奇怪鱼儿纸上ldquo游rdqu

游走在纸上的艺术,一尾鲜的物存之美

鱼拓,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语。其实早在宋朝,文人墨客在垂钓之余便将真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其灵感是来自于中国古老的碑拓技艺。

“古人择水而居,为生存而有鱼获,进而产生鱼崇拜;人们鱼获之余,尚有渔悦,故留印为念。”,鱼拓技艺寄托着古人们对海的向往、对自然的憧憬,他们将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借此表达心中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景。

鱼拓技艺可分为直接鱼拓和间接鱼拓,直接鱼拓是将墨涂于鱼身进行拓印;间接鱼拓的技法更为细腻,是将湿宣纸覆于鱼身,然后在宣纸上施以颜料。

在威海民俗文化邨,就有这样一位鱼拓高手,一条普通的鱼在他的手中,变成了艺术的精灵。跃然纸上的拓鱼,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走进曹东晓的鱼拓工作室,满墙都是鱼拓作品,每条鱼都有不同的姿态,有一条的,有多条组合的,还有与绘画结合的,透着肌肤纹理、鳞片质感的或大或小的鱼,活灵活现地“游动”在宣纸上。

把鱼擦干、固定、涂色、拓印……一系列动作做下来,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曹东晓就让一条色彩斑斓、活灵活现的鱼“跃”然纸上。

“刚开始寻思是很简单的东西,用墨往上一抹、一拓就行了,但是事实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曹东晓说,鱼拓看起来比较容易学,但绝非简单的复制。要把一条鱼拓“活”,这就需要苦下功夫,包括研究鱼的习性特点,中国传统的书画技艺等等。

“你自己本身对鱼的理解和认识,再把中国画的很多元素融入进去,才能使得鱼拓画更生动形象,更有艺术感。”从黑白墨色的粗犷,到色彩真实的写意,曹东晓以独特的美学视角,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鱼拓语言。

把有形的鱼变成创意的鱼,以匠心、笔法、色彩和情感,让鱼儿“游”到纸上,从而赋予它们别样的艺术美感。令观者在欣赏“鱼游纸间”的灵动之美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原始之美。

在中国文化中,“鱼”与“余”谐音,因此“鱼”往往是富贵吉祥的象征,“老辈子做鱼拓,是因为沿海渔民读书的少,春节贴对联没人写,就拿这个鱼用点红纸用点墨,把鱼拓下来以后贴在门上,寓意年年有余,吉祥有余。”曹东晓说道。

带着对鱼拓艺术的好奇和热爱,十几年下来,曹东晓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财物。作为威海非遗文化鱼拓代表性传承人,曹东晓还多次举办和参加各类鱼拓艺术展,开展鱼拓进校园等公益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传承和推广鱼拓文化。

“鱼拓是我国的一门传统技艺,把它做一个好的传承,是我的一个梦想。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未来我会坚持做下去。”曹东晓说。

掌上威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