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响起来后
我看到了有颜色的漩涡
不同的象牙色云彩
粉红色进入我的视线
随着歌曲推进
吉他的黄金色突然闪现在眼前
我真的没有嗑药……
当命运给你关上一扇门,必会为你开扇窗。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但有时疾病给我们带来的也不全是痛苦,换个角度来看,正是上帝赐予的、独一无二的礼物。比如这位90后的美国妹子梅丽莎·麦克拉肯,本就是一位普通人,却因患上“联觉症”而成为了艺术家!
今年27岁的梅丽莎来自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是一名“联觉者”(Synesthete),只要她一听到歌曲,眼前就会出现“五彩斑斓”的景象。她凭借画笔将声音用颜色表现出来,火遍了整个网络。
来自一位联觉者的描述
声音竟然可以被看到?!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原来“联觉症”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感”,在患者的感觉系统中,数字和词语是有颜色的,还有形状、质地和情绪,原本应该在一个感觉系统中的神经细胞和突触,被交错到了另一个感觉系统。也正因为此,“联觉症”患者可以看到不同声音里蕴含的丰富色彩。
15岁时,梅丽莎意识到自己是一名联觉者,她曾这样描述迈克尔·杰克逊的《Cheater》:“这首歌绝对完美,它是橙色和红色,很配我的海军蓝手机,因为它们是互补色。”
后来,常常有得知她患病情况的同学向她提问:这首歌是什么颜色?你从这个声音中看到了什么?虽然梅丽莎非常乐意回答同学的问题,但总感觉无法完全准确表达出来。于是她想,既然言语无法描述,为什么不用画笔描绘出来呢?
所以,她干脆化劣势为“优势”,将她在听音乐时看到的每一帧色彩,都用丙烯颜料在画布上尽情铺展开来,并给这些画取了尤为贴切的名字——《音乐肖像画》。
听了SmashingPumpkins的《Tonight,Tonight》这首歌曲之后,梅丽莎把脑中浮现的色彩画了下来,成为我们看到的画作。
这是梅丽莎笔下的《Imagine》,JohnLennon的一首经典歌曲。
Radiohead的《KarmaPolice》,梅丽莎用了对比强烈的颜色和笔触在油画中展现这首歌曲。
“所有的联觉中,最美妙的是能看见我所听到的音乐。这些旋律就在色彩和纹理中流动,就像是每一首歌的重要组成元素。”梅丽莎如是说道。
不同节奏的乐曲,不同风格的演唱,在梅丽莎的眼里都代表着不同的色彩。这些极富感染力的色彩,仿佛让我们进入了另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超现实世界。
看着这样的惊人画作,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出一阵阵震撼的音乐乐章呢?
联觉不仅没有令这个90后妹子精神恍惚或心神不宁,反而使她在感受这个世界时感觉到一种额外的、独有的活力,真真是“天赋异禀”。
这哪里是疾病,分明是人人羡而不得的“超能力”啊!
即使是没有联觉症的普通人,想必看到这样的画面也能感受到其中跃动的韵律。
画面中的每笔色彩,仿佛都跳动着属于它们的独特音符,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动听的曲子,同时又是一幅惊艳的绘画作品,如此和谐美妙。
也许我们在看到这些画面时,并不是太理解蕴含其中的含义,但那又有何妨?单是感受到那股震撼心灵深处的力量就足够了。
在她的画作中,有的颜色清淡,以紫色调为主,周围用柔和白色渲染,就像落满积雪的树叶;有的色彩瑰丽,以深蓝色为底,橙色和紫色为主色调进行勾勒,宛如玄妙的星空。
迄今为止,梅丽莎已经创作了近50幅作品,它们几乎都已售出,售价在几百至上千美金不等。
据研究表明,每23个人当中,可能就有一个患有某种程度的“联觉症”。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位美国妹子,还有不少名人也都是“联觉者”呢。
比如以《洛丽塔》一书闻名天下的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就是个“联觉人”。他在自传里赋予每个音符属于它自己的颜色。更妙的是站在科学的高度,他给出了联觉症是基因遗传的证据:他的母亲也有相似的体验。他和他的母亲一样,每当提到威尼斯,就会想到烟青色的鸢尾花。
还有我们都很熟悉的音乐家李斯特,有一次在指挥乐队演奏时忽然提示大家:“这一段蓝一点,蓝一点,再蓝一点…”乐队集体蒙圈,什么叫“蓝一点”?是不是这段音乐要演奏地舒缓一点呢?好在乐队成员个个精通音乐,很快就找到感觉,开始尝试着演奏地轻缓起来。这个有趣的例子也说明李斯特是一个有着联觉能力的人,可以用颜色来指示出音色、音调、节奏等。
其他诸如英国著名画家大卫·霍克尼、日本艺术家AsaeSoya等,也都是“联觉人”,五感交织于内心世界所形成的独特画面,正是他们艺术创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虽说是疾病,但依然能创造美丽的火花。也许命运的安排令你与别人不一样,可千篇一律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包罗万象和多姿多彩才构筑了精彩人生!
转载说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