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条水彩是在木炭条素描上加叠水彩色,画面有独特的厚重感和深沉的美感,木炭粉与水彩色融和后,产生丰富的层次和朦胧的感觉。在练习之初,可做些试验:选用较为松软但不变色的画纸,先用较软的木炭条,画一幅十分简单的,有黑、灰、白三个层次的物象。第一幅用木炭条轻轻地平涂灰色部分。较重地平涂黑色部分,白色保留白色。然后喷一层薄薄的松香酒精胶。
第二幅在同样纸上,用木炭条以轻重不同的平行斜笔触画上述同样物象的灰色和黑色,也喷一层薄薄的松香酒精胶。第三幅仍用同样画纸,用同样方法画同样物象,不喷胶。第四幅仍相同,但回后以手指用力擦一下。然后调好够画上述四幅画用的同一色彩,用大笔蘸色快速平涂这四幅画面,结果就得出下列的效果:第一幅,轻轻涂过木炭的部分较白纸部分的色彩深重而沉着,在纸面上平匀的炭粉产生美丽的颗粒感。
明部未涂木炭的部分要鲜亮得多。在较重平涂过木炭的部分产生密集不均的黑斑。第二幅,明部色彩鲜丽,灰色部分保留着清晰的线条。浓重线条的部分,色彩感贷较差。第三幅,某些部分木炭粉与水彩色融合了,产生了很有趣的色彩感觉。有些地方的轮廓边缘线也已被水彩色冲掉。深色部炭粉浮泛,使画面略有些脏。第四幅,与第三幅相仿,但炭粉的浮泛较少,画面效果不够透明流畅而感到有些脏。
在上述试验中,大体可归结如下几点:(1)木炭条水彩适宜于描绘黑白对比强烈的对象、色调深重的对象。要表现鲜丽的色调是较困难的。(2)在画过木炭的地方再上色彩,其效果要普遍的深一些、灰一些。所以上色要亮、要纯。如要画面保持鲜丽色彩,必须留白纸。(3)木炭与水彩结合,有其独特的效果。不喷胶画面的炭粉如果与水彩色融合得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4)木炭层次不宜过多。
(5)炭条画的轻重要讲究,要画好木炭条水彩,需要一定的木炭画基础。(6)上色动作利素,力求一次画准,避免反复涂抹。把上述试验的体会运用到写生实践中,就是木炭条水彩画的方法和步骤。与木炭条水彩类似的是木炭铅笔水彩。木炭铅笔的用笔较木炭条细。炭粉的泛起较木炭条稍稳定。削尖后能表现细致的结构,它兼有木炭条水彩与铅笔水彩的优点。可参考上述二种画法进行,但要避免把色调画得过于深重。
固体油画色即油画棒,它与水彩结合可使水彩画增强表现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表现形式。结合时,应尽量以水彩为主,使画面不失去水彩画的特色。在水彩画中吸收油画棒的工具和技法,应先对油画棒的性能作一简单的了解和试验,可用一张自己习惯使用的水彩纸,选一张自己的习作做参考。把小面积的暗部色和明部色先用油画棒涂绘,不涂满而留有较多的间隙,再上水彩色。我们即可知道,水彩色涂在油色上不会染色。
而油色未涂满的纸纹间隙被水彩色铺满,用油涂过的暗部色深,比只用水彩色画更丰富而透明。明部的浅色,比只用水彩色画的丰富而厚重。再用同样的方法画中间色部分,如果表现得好,则可以较只用水彩色描绘的色彩更为丰富,表现得更为充分并有特殊的艺术情趣。把一幅画的空间距离减弱或是主次不够分明、或已画脏但水彩味较浓的习作,以油画棒来修改,我们便可发现它对水彩有较好的修改能力。
它可以用小面积提亮的方法更充分地表现主景和近景。也能以浅淡的粉色把远景推远,还可把水彩已经画“死”、画“脏”的地方加上少量的同类色或相对色而减少或消除这种弊病。修改时应注意不要使改动面太大而失掉水彩画特点。丙稀颜料能与水溶化,并有较强的透明度和遮盖力。厚涂时像是不透明的粉彩画,如果以水彩技法薄画,利用其透明度泛出画低及先画的色彩底色,则属水彩画。
以丙烯颜色画的水彩画透明而有晶莹感,很像在画上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它比一般水彩易于修改,适合深入刻画对象,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画丙烯水彩画除颜料不同外,其余材料工具与水彩画相同,在作画暂停时必须把画具彻底洗净或浸入水中,否则残存的颜色千后就无法洗掉。丙稀颜料色彩鲜丽强烈、明度对比较大,但用色较厚既不透明而产生水粉画感,故有遮盖力。如嫌其太厚,可调入较多的水分,用很薄的色液来作画。
它能经受多次稀薄色液干叠而不脏,用稀薄的较明色干叠在较暗色上,仍能保持色彩的透明和洁净。在湿叠时,色彩渗化得很快,所以应严格掌握画面的干湿程度。由于色彩干后洗不掉,所以,洗涤技法的运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洗涤法只能在色彩未干时使用。丙稀颜料能像水彩色那样和铅笔、木炭条、油画棒等结合使用,也可在一般的水彩画完成后做调整修改用。由于它的遮盖力强,可在已基本完成的水彩画上,对主体和近景作进一步的刻画,也可利用其色厚时的不透明性把局部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