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总感觉自己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动不动就哭,就生气,就委屈。
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差是因为什么呢?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要怎么样提高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呢?
其实,孩子抵抗挫折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外部的和内部的。
内部的原因是指孩子自己本身的性格特征,身体素质等。与强壮的孩子相对比,弱小的宝宝在面对挫折时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还有好奇心,经验,自我期望,兴趣,分享意识等等。
外部的原因分为学校教育孩子方式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其中父母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主要表现为父母过分溺爱,家庭不和,亲子沟通时间少,打骂孩子等等。
孩子在应对挫折方面不佳的表现:
1、当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发脾气和哭泣。
2、受不了一点批评,只喜欢听到表扬,一听到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出来。
3、自尊、好胜、好面子,经不起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尤其脾气暴躁,做错了事,父母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总是哭着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写脸上,不是去寻求大人的帮助而是放弃,还总埋怨。
8、不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也不去认真思考分析失败的原因。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要如何培养?
1.多多地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
多给孩子信心,信任是最好的鼓励。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充分保护。只要孩子表现出想要探索新的事物,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让孩子尝试最大限度地做这件事,但如果它是一个相对危险的尝试,你就要告诉孩子哪些是“红线”,禁止做的,并且做好风险防范,再让孩子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盲目地“太危险”,“你还小”,“等你长大了”的语气拒绝孩子。
2.接受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们在做家务时,不可避免地会打破玻璃,打翻瓶子;当你学会画画时,你不可避免地要往身上涂颜料;当你在学骑自行车时,你不可避免地会摔倒。我们不能让这些错误阻止一个孩子继续下去。每个人都在摔跤中学会走路,追求完美会导致退缩或拖延。
3.认识到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表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多达90%的人会从五种反应中选择一种:退缩、攻击、固执、堕落、抑郁,会去积极思考的比例还不到10%。大多数人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他们习惯于一味的自责和否定自己,他们总是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消极的东西,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挫折的出现并不总是坏事,最主要是看你对待它的态度。”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4.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
儿童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是我们开展挫折教育的第一步,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孩子的年龄尚且小,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当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让孩子直观地去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从重复的经验中,渐渐地认识到,意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并且从中明白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胜利的喜悦是从问题的解决方案中来的。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时理解挫折、体会挫折,才能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挫折、不怕挫折的能力。
5.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家长应客观评价,并根据孩子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鼓励孩子达到适当的发展目标。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忽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己的缺点缺乏认识而沾沾自喜,无法接受失败;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会让孩子自身的心理压力增加,让孩子变得害怕面对失败。当然,那些批评、轻视、对孩子不抱任何期望的父母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6.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变化有重要影响。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的勇气面对挫折,也能揭示这样的真理:孩子对任何赢家的表现不应仅仅是羡慕,更应该是敬佩和学习,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简单就能成功的,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才可以收集成功的桂冠。
PS: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如果您喜欢我分享的内容,请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