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烙画人物讲究形准而灵动,如若人物画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要烫烙好其他系列的烙画在图形和衬的把握上就不在话下。尤其是公众人物,如能烫烙得逼真,那么又何愁其他人物画、动物画、山水画和书法等等。
烙画人物首先要把握好面容和形体的准确和生动。如若是仕女应显得柔美而优雅;如若是圣贤雅士则应展现其刚毅而洒脱;如若是幼童则应表现其天真活泼。在烫烙时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烙笔的粗细和调节火力的强弱,尽可能用宽度不同而协调的线条和色块表达出应有的效果。
烙画人物时一定要把握好人物的五官。为了把握好五官的准确性,应该在烫烙前较细致地用铅笔打草稿,并多方位地观察五官画得是否准确。例如倒看画面或在镜面中看草图,如若发现偏差,则及时纠正。只有铅笔稿画得准,才能在动用烙笔时取得满意的烙画效果。当然在实际烫烙时,仍然需要谨慎用笔,进一步把握准确度并烙出韵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物画的关键。人物画不仅要传形还要传神,眼睛和眉毛则是人物画第一位的形神结合点。如若眼睛和眉毛画得稍有偏差,那么这幅人物画就失败了。所以一定要十分过细地烙画好眼睛和眉毛的形状和大小,处理好眼球的反光白点,把握好人物画这一灵动的核心部位。当然人物画中耳鼻和嘴唇也得精细地烙画到位。在烫烙面部肌肤时应由浅入深地处理好诸多曲面微妙的变化,这是非常细致的烫烙过程,需要反复揣摩。
为了确保画面准确无误,可以借助放大镜,放大镜下操作烙笔,用粗阔烙笔的侧锋匀色块面,再补漏补缺,以基本完成面部造型。到此为止,画面上的烙痕还仅是浅色的,但是已经具有层次感。此时不急于继续烙制,可以隔日再作仔细端详。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则可以用锋利的刀片轻刮,然后用烙笔修改画面进而逐步加深画面,清晰地显现面部的立体效果。至于头发则应分辩其有几个立面,注意反光处的留白,匀净地烙出背光处的乌黑。对于过渡区的头发丝则应该用尖细的烙笔逐一烙画。
关于人物的衣着。如若是追仿照片和油画,那么可以采用素描技法于烙笔。用较强火力的粗阔笔烫烙深色,但应防止烙穿夹板的表层。应该使用粗阔笔的侧锋匀出浅淡色的块面,以展现诸多立面。如若烫烙国画人物,那么应该采用粗烙笔勾勒主要轮廓线,用尖细的烙笔画出皱纹箴,当然有些皱纹箴也用到粗笔,以此显现衣袍的立体效果。烙制人物还得注意手势和五指。人物之传神,不仅在于眼睛,还在于其手势和手指,这一部分的烫烙也应该做到形准而生动。
关于人物画的上色。烙画人物可以上色也可以不上色。一般讲来,当画面线条简练,在适当上色后能使画面更富有生机,则以上色为好。
烙画动物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纯用烫烙不同程度焦色就能生动地表达动物的烙画。如狮、虎、牛、羊等哺乳类动物,又如雄鹰、虾、蟹和昆虫等等外表为灰色或黑色的动物。烙烫所产生的色彩效果就足以接近它们的皮色,而且非常自然和谐。
另一类是而需适当染上其他色彩的动物烙画,如锦鲤鱼和多姿多彩的飞鸟等等。烙画动物画可以直接在媒材上烫烙,也可以预先用铅笔起草图,然后再烙制。
采用直接烫烙的方法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用烙笔在木板或其他媒材上轻烙,以确定动物的头部和身躯的部位。进而以动物的眼睛开始烙画头部和身躯,再烙制背景。这样在媒材上就完成了粗浅的烙画稿。稍后审视一下全图再作。由于得焦色较浅,精烙可以适当修正,辅之以刀片的轻刮,并加深背光面,细烙过渡色以取得较好的立体效果。对皮毛或羽毛等精细之处应该用尖细的烙笔逐一烫烙。对传神的动物五官则应该在放大镜下一丝不苟地烫烙而成。如若是事先在媒材上用铅笔打底稿然后烙制动物画,那么在烫烙头部时仍然应该做到由浅到深逐步到位,注重既传形又传神。烫烙身躯时,其深色部分可以一步到位,其他色调的线条和块面在烫烙时应遵循由浅到深的原则。
烙成一幅动物画,确实需要做到“精细到皮毛,传神至双眼”。对于需要适当上色的动物画,在烫烙成粗浅的画面后即可采用国画技法上色,上色要注意渐变色的和谐,并防止色彩越出轮廓线。然后精细地烙制,精烙后还可以对需要上色的部分补笔。经过几次反复揣摩和补笔,完成动物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