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7723195.html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正是具有无穷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才拥有了伟大的发明。幼儿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只要不失时机地、大胆地对幼儿加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能够得到发展的。特别是利用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如音乐、画画、故事等活动更好地启发孩子,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富有创造力。

  一、营造氛围,捕捉时机。   音乐是幼儿欢乐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创造力。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与活动,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编歌曲和动作。在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心与兴趣需要的同时,推动其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转变部分歌词,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歌唱能力,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如在《在农场里》一歌中,教会幼儿几段歌词后,我就让幼儿自己想出新的动物名称并模仿它们的叫声,把它编入歌曲中。配上动作,小朋友兴致很高,回答十分踊跃,不一会儿,就编出了许多。这样一来,幼儿把自己想的动作加入歌中,完全是自愿的,气氛十分活跃,既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又推动幼儿敢于独自一人在大家面前唱歌表演。?   有的音乐的情节带有明显的感染力,孩子往往被音乐的情节所吸引,并且在情节中创造性地表现其内容。例如音乐游戏“小兔乖乖”中,由幼儿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妈妈。在音乐情节及环境气氛的渲染下,幼儿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种凶狠的样子、声音及小兔子沉着的表现并与大灰狼斗智斗勇的游戏情节所吸引。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参与游戏、扮演角色。随着音乐的变化,幼儿自由地创编出各种动作表情,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提供素材,启发鼓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和游戏一样是儿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国诗人歌德,从两岁开始,妈妈每天将故事讲到关键处就让歌德给故事编结尾。歌德妈妈的这一教育形式,对歌德以后从事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运用“续编”“创编”的策略可以激发幼儿对想象的兴趣,积极互动地进入想象的空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想象是无边无际的,思绪是来去无踪的。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满意故事的结尾或一些诗歌的内容的,也不完全认同我们的想法。在故事和诗歌文学中,我尝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如我在教诗歌《摇篮》的时候,让幼儿认真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大胆地想象,创编出这样的诗句:天空是白云的摇篮,摇着云宝宝;小溪是小鱼的摇篮,摇着鱼宝宝;大地是小树的摇篮,摇着树宝宝……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无穷的想象创编了许多精彩的诗句来。   还有如利用散文欣赏活动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记得有一次我们欣赏散文《微笑》,这首散文描绘的是小鸟、大象、小兔,分别利用唱歌、干活、送信来使朋友高兴,而小蜗牛则通过对别人微笑来使朋友高兴。在活动中我及时鼓励幼儿展开想象,把对散文的理解、感受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结果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帮妈妈洗碗,来使妈妈高兴。”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帮小妹妹穿衣服,来使小妹妹高兴。”等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我们的幼儿再创造的能力。

  三、挖掘材料,积极引导。   艺术有它的不随意性,也有它的随意性。只要有艺术的效果,就不必拘泥于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毛线、各种纸、布条、空瓶子、木板、各种瓜子壳、鸡蛋壳、吸管、树叶、树枝、棉花、颜料、墨汁、水粉等等。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去进行操作、创造。如在纸上拼贴布条、布块。开始,当孩子们把布条或布块随意进行摆放时,我就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这象什么?”房子、电冰箱、饼干、马路、树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车……当孩子们海阔天空地进行想象时,我们要持肯定的态度。积极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激发每一位幼儿的想象的,让他们从单一到复杂,不断地创新。事实也证明,孩子们在玩废旧物品时,总是非常地投入,他们的创作空间也更广阔。   幼儿最喜欢想象,一会儿想象自己是,一会儿想象自己是宇宙英雄,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在幼儿的头脑,原本是没有框框的。在一次结构游戏活动《白白的馒头》中,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了和面,搓面团的策略,每个孩子做个圆圆的大馒头,只有一个孩子把馒头捏成了一大一个两个圆,又把它们重叠在起,说“这是葫芦馒头”、教师灵机一动:“小朋友做了这么多的馒头,能不能在自己的馒头上做个记号,一会儿蒸出来还能认识它,亲手尝尝自己的馒头。”于是孩子们纷纷动手,不一会儿“猫头馒头”、“熊猫馒头”、“萝卜馒头”、“刺猬馒头”等诞生了,老师的随机应变,既保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由此可见,教育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创造性的教师,正确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用期待和赏识的目光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体验创造的快乐,具备创造力,进而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创造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9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