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了,好像很喜欢画画,我应该带她去画画课吗?美术培训班要怎么挑选呢?有什么推荐吗?孩子最近对画画的兴趣日渐减弱,有什么方法提高他的兴趣吗?孩子喜欢画画,可都画的歪七劣八的,要不要送去兴趣班熏陶熏陶?
……
对于孩子的画画兴趣,家长们总是焦虑的各种问题。孩子有兴趣焦虑,孩子没兴趣也更焦虑。于是,迫不及待地就开始送绘画班,美其名曰:不要错过孩子的天赋。然而事实呢?在兴趣班良莠不齐的前提下,送孩子去无疑就是送孩子去“想象力的监狱”,孩子最原生态的自由的相信箱里,就在简笔画、机构画(美术班的套路)里一点点扼杀,而你也许孩子为了孩子画一只小鸟像不像而较劲,孩子为孩子似乎画了一幅特别美的画面而沾沾自喜。然后,也许没有然后,只看到孩子按部就班地画着、临摹着,到最后发现孩子,离开老师,离开美术班,孩子永远重复着画那几样,手画不出“心”,或者连原本长着想象力翅膀的“心”也消失了。
到底哪儿出错了呢?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如何引导孩子的艺术启蒙呢?
对于孩子画画,与其纠结于孩子画面的是否好看,焦虑孩子暂时画画会不会就是放弃,着急于孩子的技法是否成熟,或者因为自己的无知去评判孩子,不如弄清楚艺术启蒙到底是做什么?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着艺术大师们的著作里,他们以自己的经历、经验,浓缩在小小的绘本里,传达着他们的艺术启蒙主张,也道出了艺术启蒙这个大话题的最本质的原则:
(一)
艺术启蒙原则一:请尊重孩子动笔的任何一“点”
绘本:《点》
故事很简单,一个小孩就是不会画画,老师鼓励她让她画点什么,她用笔使劲在画纸上面戳了一个点,老师说:请签名!于是这个点被镶近画框,挂在了美术教室里。这个小孩想,我还能画出更好看的点,于是画了各种各样各种颜色的点。老师为她的点组织了一个展览,她的点轰动了全校。这时候一个她的崇拜者对她说,我就是不会画画,怎么办啊!她说请你随便画画,那个小孩颤抖着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条,然后她说:请签名!
这个点有那么神奇吗?不是编来骗孩子画画的故事吧?
当然不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就是绘本大师——彼德雷诺兹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将其画成这个绘本《点》。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句话,献给我七年级的数学老师——马特森先生,是他鼓励我“画一笔”。在此,不得不敬佩这位伟大的数学老师马特森先生,这本该是美术老师的任务,最后竟然由一个数学老师来完成。向这位伟大的数学老师致敬!
这位老师并不是教会了他如何去画,而是给了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信心。画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难的只是——有信心提笔去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充满了畏惧的心理,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是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工作。当孩子充满了信心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了。可是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实在太少了!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位美术老师,是她鼓励了不会画画的孩子“画一笔”。正是这画一笔,最后成就了一位绘本大师——彼德雷诺兹。请尊重孩子动笔的任何一“点”。
(二)
艺术启蒙原则二:不要将艺术局限于画画,色彩无处不在,艺术无处不在
绘本:《没有蜡笔的一天》
从画一“点”开始,孩子喜欢上了涂涂画画,那么作为家长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呢?也许莉莎的故事能帮助你。
喜欢画画的莎莉的画画纸用完了,填色书都填满了,她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她看到空白的墙,才找到了可以画画的地方,但是这样画画对妈妈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妈妈一把抓过莉莎的蜡笔桶,并告诉莉莎“今天不许你玩蜡笔了”这本书读到这里,开始明亮鲜艳的画面色彩一下子也变成了灰暗的颜色,就像莉莎的心情一样,满满的忧伤。妈妈收走了“破坏”工具,莉莎的世界变得灰暗。还好,莎莉在外面裤子蹭的绿色让她眼前一亮,原来不只是颜料蜡笔有颜色,大自然中有这么多天然的色彩,天然的画笔。莎莉用石头,树叶等等材料创造了最后的那幅“自画像”,多么精彩!
看到这里,你想到什么?你也曾阻止过孩子在墙上画画对吗?还好,妈妈的阻止没有让莎莉却步,而是发现了另一个绘画世界,发现青草有绿色,花瓣是红色,泥块就是土黄色……大自然中有水彩得不到的颜色,有蜡笔绘不出的形状,有工具画不出的线条,只要心中有色彩,色彩无处不在!
与其阻止孩子在家涂抹了白色的墙壁,不如和孩子一起来到大自然中,用发现美的眼睛,用大自然中最“妙”的画笔创造心中最美的世界。因为艺术不止是画画,色彩无处不在,艺术无处不在。
(三)
艺术启蒙原则三:每个人的画都应该很不一样,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绘本:《创造自己的世界》
在孩子绘画过程中,家长们最大的评判就是:画的像不像,画面美不美!《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作者劳拉接受艺术教育的早期,也曾被评判画得好与坏。如果画得像照片一样真实就能得高分,稍微画得抽象一点就会被认为不好。作为小孩子的她也不敢问为什么,之后花了很多年才改掉一些习惯……“这些评价会让小孩子感到不安,他们想让自己的画看起来‘正确’。但是在这本书里,希望小朋友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就像每个人理想中的房子、宠物和国旗都不一样。”
所以她认为:“如果要鼓励小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画画,那我就需要展示多一些的绘画方法。”在《创造自己的世界》这本书里,劳拉·卡琳不仅仅用了一般的绘画材料,如水彩、蜡笔、彩铅等,还使用了立体实物、拼贴等表现方法。她抛弃了结构和人物的写实,打破了限制,自由地创作,夸张的画面结合动和静、冷与暖,增加了情绪感染力,充满设计感。作者用削铅笔刀创造了妈妈;用一根吸管和一张椭圆形纸片创造了爸爸;用鸡蛋创造了弟弟。这些创造出来的事物看似夸张,却能深入到内核,表现出事物最大的特点。
每个人的画都应该很不一样,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因为,艺术启蒙的路上,家长适时的放手与引导:放手让孩子自由的绘画,提供最高的绘画土壤,引导孩子保持兴趣,坚持初心,学会用美的眼睛看世界,创造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