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是近代国画巨匠,也是中国书画艺术拍卖场上备受热烈追捧的对象。在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张大千的作品如约而至,这回出现的一幅罕见的青绿山水——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从估价的万港元,到一路在拍卖场上激烈的投标之后,张大千的这幅画最终以3.亿港元成交!(落槌3.2亿,加佣金3.7亿)破了自己的最高纪录,再创历史新高。
此前的张大千的最贵作品,是年拍卖出2.7亿港元的《桃源图》;再来还有年秋拍中以2.15亿成交的泼彩山水巨制《春云晓霭》。
《桃源图》《春云晓霭》这幅‘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创作于年,当时张大千寓居在成都昭觉寺,时年49岁,正是体力、精力俱佳的中年时期,技法成熟,工笔写意俱臻妙境。
他所模仿的王希孟,是北宋的天才少年画家,仅十八岁就画出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这也是他的唯一传世画迹。此中青绿山水,美妙精细,历经千年仍苍翠夺目,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大巅峰之作。
《千里江山图》局部张大千对《千里江山图》十分欣赏喜爱,将其视之为“古代宝器”,在自己的仿作上题跋道:“希孟为道君皇帝亲授,神妙直到秋豪,传世仅此一卷,当与天球、河图同珍也,蜀郡张大千爰。”
“道君皇帝”即宋徽宗赵佶,有名的书画皇帝,王希孟曾受到赵佶的亲自指点,被传授笔墨技法;“天球、河图”则是古老的宝玉、星图,是古代天子的宝器,这里张大千是在热情赞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挑战这样的名作,不得不说就算是张大千也是很有压力的,因而这个仿《千里江山图》的画仅此一幅。
这件作品鲜少面世,在年张大千举办的“张大千近作展”中出现过,当时的展览场面火爆,张大千展示了99件作品,其中第42号就是‘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当时被列为“非卖品”。
后来此画归入收藏家孙志飞,就更少示人了,仅在年借给上海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展览过。
在这件作品中,张大千并没有一比一复刻王希孟的原作。王希孟的原作是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5厘米,也就是快12米长,以横向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现山水美景,画中多种视角穿插,景致丰富,画风精细,色彩华丽。
张大千没有王希孟的大制作,而是由手卷改为条幅,描绘了青绿江水、丘陵江畔、群鸥高士等景致。
画中近景古树巍然挺立,方亭之外有两位高士正很有兴致地走动赏游;左侧露出一处岬角,延伸到江中,有一高士正在远眺,只见远山延绵起伏,烟波浩渺,江中白帆悠悠徐徐。景色美好静谧,透露着一股闲雅意味。
张大千刚开始学画的时候,描摹的是清初四僧,尤其是石涛的山水画。石涛作画构图新奇,笔墨变化非常丰富,是一位富有创新的画家。
在清末以所谓正统书画为宗的画坛上,十分需要一股新的变革,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理论便受到诸多画家的推崇。
张大千早期从石涛起笔,深得其精髓。40年代末,他又上溯临摹,痴迷五代董源、巨然及两宋李成、郭熙等画家,山水绘画的整体格调又上升了一个程度。
张大千曾说“此吾家僧繇法也,继其轨者,唐有杨昇,宋有王希孟,元无传焉。”可见王希孟对他的影响也不小。
张大千的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青绿山水独具个人魅力,创造了新奇清丽的色相世界。
张大千-杜甫诗意图青绿山水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以青绿二色来展现山水,是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方式。这种技法下的山水画,细笔重彩,色彩浓烈,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而仔细观察张大千的这幅‘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不仅可以看到宁静典雅的青绿,还有一道道璀璨辉煌的金色。这是在青绿颜料之外,多添加的泥金一色,谓之“金碧山水”,在视觉效果上更加艳丽,呈现出富丽堂皇的气象。
金碧山水自唐宋就有,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就是代表人物,当时石青、石绿和泥金等原料非常昂贵,连一般的士大夫都无法备全,也就是宗室皇族才有这个实力。
不过金碧山水因为太过艳丽,被一些人批评匠气过重,觉得气韵全无,那些画家甚至被嘲讽为“描金之匠”。
而青绿山水在发展中,也逐渐于明清后式微,一直到了近代又复兴起来,这其中,张大千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和代表人物。